陈端:非常感谢,接下来有请中央财经大学陈华教授为我们分享,互联网时代的保险市场与保险发展。
陈华:感谢主持人,还有感谢各位亲临会场的嘉宾和听众,首先更正一下,我是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和保险学系的副教授,在高校,副教授的感觉特别像小三,大多数长期不会受宠,长期类受宠的还是得当教授。
今天我讲一下互联网时代的保险业和保险公司发展。首先我想讲一下关于保险业和保险公司的现状,以及保险行业面对的一些机遇。第二个,我们保险业它自身的一些天然性缺陷,以及可能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改善的机遇。第三个,关于整个保险业在互联网时代的,也就说可能发展需要更多的机遇,需要的政策。
首先一个,我们保险业的发展来看,到14年,大概年终的时候,全行业的资产是突破10万亿,去年一年的保费收入大概是接近2万亿,整个行业来讲,目前发展应该说从新一任主席肖主席上任到现在,解决我们行业的销售误导理赔难这个问题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在理赔难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现在这个行业相对银行业来说,可能是弱小一点我们银行业现在大概总资产规模是120万亿,我们保险行业是小弟弟,但是我待会要讲,保险行业在未来在金融市场里面三分天下,这个是肯定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的,具体到我们这个行业的两大块,一块是人身保险,另外是财产保险,整个人身保险,包括三块,一个是寿险,第二块是健康险,第三块意外伤害险,我们现在寿险这一块的规模是最大的,差不多在1万8千亿里面占到1万亿以上,包括各种定期寿险产品,终生寿险产品,还有终生寿险产品,还有投连险、万能险等等这些。第二块就是我们的健康保险,这个市场发展快,上个礼拜刚刚出台了,我们现在健康保险的四大类产品,医疗、疾病、护理保险这样一些,整个来讲除了护理保险比较弱势以外,其他的发展都比较快。还有意外保险,这一块在中国来讲发展也比较快,特别像我们,应该说在座的各位职场人士,家里只要有未成年子女,都需要一份。
第二个大的市场,财产保险市场,财产保险市场,现在在整个保险市场里面占1/3的规模,我们目前来讲,最大的一块就是,跟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机动车辆保险,然后就涉及到像企业财产保险,还有像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等,还有信用保证保险等等,我们现在由于我们国家在法律管制各个方面,我们的责任保险这个市场规模非常小,像美国这个责任保险发展得很厉害,他们差不多能在整个财产保险里面占到30%,但是我们的占的不到5%。所以我们有些人讲,中国的法律已经很严,其实我个人觉得,中国的法律相对美国来说,我个人觉得,有些是不该管的,特别无聊,比如我们有一个法律,叫侮辱国旗,在美国随便烧,但是在中国不行,这个要管,但是我们很多不该管的,涉及第三方责任的,该管的都没有管,很多第三方责任,都是高度弱化的,像美国,我在美国上学,刚开始不太懂交通规则,最开始我只知道送学生的校车,两边停止的牌子一垂下来,后面的车都要停下来,对面的车开过来,只要没有防护栏的,也得停,如果你没有停,马上拘留你,当时我不知道,这是第一次,第一次,美国的警察还是比较好说,我说我是中国来的,比较土,不知道有这条规定,他说你就知道了,以后你从对面,校车只要停止的牌子一放,一样要停下来,不能行驶。我们责任保险这一块,为什么不发达,我们的法律机制跟不上,这个市场比较弱小一些。这是整个市场的格局。
这个市场,我们怎么实现这个市场这么多的保费呢?目前来讲,主要的两个销售渠道,一个是通过我们银行保险渠道,这个是广义的银行,我们通过银行来卖保险产品,通过邮政储蓄卖保险产品,还有通过其他的金融机构,有证券公司,还有基金公司也可以卖,整个保险行业,基本上来说,第一大销售渠道仍然是通过银行渠道来卖,第二大渠道,就是购贷渠道,现在300多万个人代理人,这些人在整个保险市场规模保费实现上,大概占到30%到40%的规模,还有其他的一些渠道,通过经纪公司来卖,保险代理公司来卖,当然这两面,通过互联网,开始在进行探索,但是可以这样说,这个仍然是非常弱小的,连5%都不到,大概是2%点几。这是我们整个一个市场,一个是市场结构,另外一个是市场渠道的现状。
从公司来讲,我们现在公司也正在静悄悄地进行一场革命,这个革命就是什么呢?一个就是我们的公司类型日趋复杂,我们95年以前,保险公司是没有分业经营的,95年以后,规定了分业经营,发放牌照了以后,两大类,一类是寿险公司的牌照,一类是财产公司保险的牌照,当然后来了市场进一步细分,我们陆陆续续像财产保险公司里面,出现了责任保险公司,像最近广州可能马上专门建立一家航运保险公司,像人寿保险公司这面,我们有健康保险公司,有养老保险公司,甚至会出现专业的经营意外伤害的等等都是有可能的,最近还有特别火的,还有南开大学,我们要建立互助保险公司,我当时想,我们中山大学校友也很牛,我们也可以搞一个互助保险公司,那要是都这样搞,我们又可以新兴一批力量,但是这个很难。
我们公司这边,而且现在一个静悄悄的变革就是公司自身开始高度重视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一些适应性的变革前夜的工作,现在来讲,比如说像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对数据依赖非常大,对保险公司来讲,200年以前的数据都有用,我们是严重依赖风险分布的频率和损失严重程度这两个纬度的数据来经营的行业,所以200年以前的数据积累到今天,积累的越多,公司的经营稳健性越高。现在来讲,一些公司,比如说像美国,有一家很有名的保险公司,叫(英文),它现在改革已经做到什么呢?就一个总公司,几万个员工在那儿上班,然后全国有三万多个门店,就在每一个社区建着,各位在美国的时候可以看到,一看(英文),一个小平房,可能里面就几个员工,整个街区,捱门捱户拜访,销售,然后卖保险,过得非常好,爷爷经营完了,留给父亲,父亲留给儿子…
我们现在这个财产保险公司,也开始进行这一块的探索,很大程度上对数据大量依赖,我们前面这一块的积累做的不够,但是现在已经进行这方面的变革,另外一个,我们现在像比如说,我们的健康保险公司,对数据的高度依赖,我们健康保险公司,现在也开始进行一些积极性的探索,保险业里面,我们很强调,不管对健康险还是其他的保险,最严重的两个原因,逆选择问题,身体差的买保险,身体好的不买,还有一个风险厌恶差异。风险厌恶程度更高的,也要买保险。所以这一块,我们怎么样把整个社会所有公民的关于比方说我的健康状况,关于风险厌恶的程度,我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积累,更加合理地进行产品定价,为下一步保险公司在互联网时代攒足后劲,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作为全行业来讲,我们建立了中保信,这个是保监会直接指导和牵头来成立的,是前任保监会主席来任中保信的董事长,好像注册资本金大概25亿,开始运作,希望将来凡是跟保险有关的风险信息集中到这个平台,需要这些信息的公司可以从这些平台进行获取。这是目前做的变革。
当然目前也进行了网上销售的体验,比如像国寿网,太康网,还有平安等等这样一些,都可以在网上买一些简单的寿险产品,过去我们总有一个观点,网上适合卖什么样的产品?简单化的,不需要核保的等等,从目前来看这是不对的,互联网上能不能卖复杂度高一点的产品,我觉得也可以,我在美国买保险,就是通过网上买,甚至理赔也可以通过网上来做,但是我们现在基于我们的技术水平各个方面,保险公司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当然现在还有三毛(音)做的保险的平台,从目前来讲,运转的也不太好,当然这也是我个人可能对互联网要泼的凉水,我们现在觉得好像互联网一切都灵,其实我个人觉得,互联网更重要的是一个平台,最基础的还是要有你实实在在的东西,什么意思呢?你造汽车的,你造不出发动机,干不出车身,搞不出悬架,没有用的,有互联网也没有用,卖保险也是这样,没有好的产品,就是有互联网平台来卖,没有用,所以三毛搞的保险公司,最后甚至变成了噱头,具体我就不说了,涉及到一家公司,被保监会紧急叫停,高管被约谈,还涉及到其他的一些公司,实际上来讲,这样一些产品,不但会导致我们的普通公众,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保险行业出身不好,我爱人在银行,每次她都说,都不好意思说我是搞保险的,说我先生是搞金融的,你说搞保险的,不好意思。这是关于市场和公司这一块。
第二块,我想讲一下保险行业天然存在的缺陷以及在互联网时代有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我们这个行业实际上来讲,就是两大块,一块就是我们整个保险行业承保,保费拿到手,另外一块是投资,这几年,我们过去10年,有几家公司投资也做得很厉害,丝毫不亚于基金公司的同行们,泰康,华泰他们的几款产品,收益率跟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比。我们这个行业在投资这一块,需要根据保险业这个产品,这个资金存到一定的年限以后,就面临着高收回的时候,你要考虑投资的时候,控制投策,我只想讲关于保险行业的特点,关于本身承保到理赔这个环节当中,我们自身天然的缺陷,我们这个行业,三大问题,一个是承保的环节,第二个是客户服务的环节,第三个就是理赔的环节,现在承保的环节,不管是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客户投保,询价等等,你保险公司要判断这个风险我值不值得保,以多少钱保,我开出保单,承保环节完成了,但是现在在承保环节里面,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保险公司怕消费者,为什么怕?第一,可能来买健康保险的都是有病的,如果只是风险厌恶性的人来买,那还不要紧,然后消费者怕保险公司,为什么呢?你给我这么低的保费,你是不是有什么陷井,你压根就不想赔。据说保监会的主席肖主席上任的时候,曾经推荐了一部电影,造雨人,美国一家保险公司,他收到保费的目的就是把自己当成税务所,没想过要赔,钱拿到自己口袋里面就装走,这中间如果有一个客户出现了重大疾病,要赔,怎么办,我就给你打官司,打赢了,不赔,打输了,我宣布破产,就是这样干,所以大家说,今天中国保险业不好,美国保险业当年比中国保险业肮脏一百倍都不止,后来他们经过了一个拔粪运动,要让消费者知道,这个似乎很符合我们的公共关系。
郑成武:公共关系从这儿诞生的。
陈华:得到了理论的支持。后来美国的保险业发展到现在,那就非常健康,而且公众对保险业的认识是非常高的,我们现在在承保这个环节,最大的问题,相对来讲比如保险公司是受政府管制的,进入的管制非常强,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落得狠了,我们还可以找裁判,作为保险公司来讲,你在承保这个环节,你的投保的客户的信息不够了解,在承保的时候,如果费率不准确,你做了冤大头,你就只能做冤大头,没有商量的余地。在这一块,比如说像美国、德国等等这样一些已经走到互联网时代的,他们的信息量就是说已经非常大了,他们为什么不怕呢?比如承保这个环节,我们目前来讲,比如机动车辆保险,无非就是从人,这个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喜不喜欢喝酒,抽不抽烟,这个人性子急吗?什么血型,都可以列入承保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你买的什么车,有没有安全气囊,有没有防BAS系统,二轮驱动还是四轮?还有各种各样的条件,你的车主要行驶范围在哪里?美国、德国他们对汽车财产保险,一台车,可以掌握几千个数据,然后我再来进行挖掘,决定我应该怎么样承保,我们中国目前水平还是比较弱,我们大概可以控制的数据一两百个,这就是差距,很大的差距。对人来讲更是这样,我们健康保险这一块,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买健康保险的时候,你仔细看,你的保单里面,通常来讲,会不会有一个续保条款,快到期之前半年,如果有一个续保条款,你可以无条件的续保,你不需要体检,仍然按照30岁的状况去续保。但是对保险公司来讲,就埋伏了一个很大的危机,保险公司可能这个时候,选择续保的人到底是不是更有风险的人?美国就有大量的数据。但是中国目前除了泰康除了无条件续保,其他的好像都不敢。你数据越多,越有优势,我们目前当然希望,这个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对于这个数据怎么样逐步进行积累,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有一个平台进行运营,把所有的数据管理起来,现在中信保成立起来了,但是在运行上还是远远满足不了保险公司的需求。第二个环节,我们的客户服务,大家为什么对保险特别有意见呢?买了保险以后,那张纸拿回去了以后,你说证券公司,北京下暴雪的时候,还发一个短信,提醒我一下,保险公司就不理人,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能躲就躲,包括代理人队伍,300多万代理人,实际上来讲,这是我们这个行业最悲剧的东西,我们有大专,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甚至有的还是小学文化程度,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不知道各位专家认不认同,在所有的金融产品里面,保单这个产品,比银行的理财产品,比基金产品,比证券公司的这些产品,那看起来要复杂得多,经常我们都搞蒙了,结果我们最后卖这些复杂产品的,全是文化程度很低的,也就是说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别看300多万代理人队伍,如果说在未来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这个全行业300多万代理人,可能会干掉至少2/3,退出市场,然后再新增至少是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进入这个行业,因为咱们中国现在高速发展,我经常跟学生讲,99年以前,没考上中专的都有很多精英,99后扩招以后,基本上干5年以后,你会发现,不要说考上中财,考上很多学校,排名前100名的学校里面,不说了…都不是精英,肯定的。
所以现在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如果我们做客户服务,有什么好处呢?我个人觉得,在促进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整个服务的质量的提升是有非常大的好处,我们现在来讲,我们这个行业提供服务基本上来说,要么形同虚设,要么我们服务的人由于水平问题,等等各个方面,最后带来的是对行业,不会产生正能量,而且是会产生负能量的。
第三个,理赔的环节,比如买汽车保险,通常会问你,损失小于500的,同不同意不赔,同意的打勾,现在小于500的,完全可以做到也赔。我们现在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控制,体现什么呢?比如小损失,今天来人开会,开着车,高高兴兴出来,在外面刮蹭了一下,一看,回去就补一点漆,不超过100块钱,保险公司出一个现场,你把保险公司的理赔车叫过来,起码花200块钱,目前的成本260块钱,现在怎么办?两个车刮蹭了,咱们现在基本上,要么苹果,要么三星,要么华为,你只要宏观的有一张照片,微观的再有几张照片,可以把事故交代清楚,发送到保险公司,基本上整个的事故报告现场就做完了,保险公司认可,认可了你车该怎么走就怎么走,保险公司也可以实现理赔。我们下一步进一步发展,很多方面,我们通过互联网时代,有很多都可以做的,比如说我们健康保险,对客户进行健康管理,我们通过现在有公司在开发这个叫健康手链,每天我适时监控你的心跳、脉搏、血压等等各方面的数据,一旦有什么早期的证据,我马上对你这个客户电话告知或者建议体检,保险公司当然有动力了,客户不住院,保险公司的损失是很小的。还有我们现在包括,比如过去最怕的运输险,这个费率很高,现在从新的运营模式来讲,运输险的费率至少降到原来的10%,我全程监控,我需要冷藏运输的,我的货物,比如说我要求在零下五度,你只要上升一度,到四度,我马上给你警告,所以现在来讲,都陆陆续续存在着很大的一些,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着很大的整合空间。当然这里面,相应的比如说甚至对我们保险的精算部门,投资部门,财务部门,或者在互联网时代,甚至对人力资本,可能都提出了一些改善的需求。
最后一个,我简短谈一下,目前来讲这个行业的发展本身需要的一些,或者说对相关的监管部门或者政府机构或者是对保险公司,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一个是对我们的政府部门来讲,我们现在来讲,侵权责任法实施好几年了,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说是因为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大家去医院,动手术的时候,敢不给医生送红包的,当然有医德好的医生,也有不收红包的。我们现在来讲,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为什么说,食品还是没有感觉到安全?上医院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安全,等等,我们现在来讲,整个的责任处罚的机制还有相应的保险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是很糟糕的一个问题,这不是中国保监会能解决的,所以为什么说保险这个行业在全国的老百姓口袋里面会有钱了以后,会涉及到每个人,因为就涉及到基本上每一个政府部门,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部,百分之百涉及到,我们的计划生育,卫生事业委员会等等这样一些,都涉及到,发改委,也涉及到,我们现在来讲,我们的第三方责任的惩戒力度太弱了,相对的保险公司在这一块目前来讲也是很大问题。
第二个,目前保险监管机构来讲,现在中国对保险机构的监管非常严,我们是严监管国家,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OECD国家也是严监管,我对比了一下,他们的严监管比我们的严监管,那真的是小儿科。监管机构,我们叫什么,市场行为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监管,这个本来就应该放第一块,甚至就说,公司治理结构可能都不需要你保监会来管的,我们现在都在管,我们现在基本上,所有的产品全部都要报保监会批,世界上最大多数国家,大量产品不需要报批的,除了一些严重可能会危害到公共安全责任的这样一些东西以外,可能会产生社会不良反应的产品,监管机构会给你高管进行谈话,要求你不要卖这个产品,但是我们现在管得太多了,所以我们下一步要在这些方面,包括从产品开发到监管的重点上,应该有一些改进。第三个,我们现在监管在保险的,特别是互联网保险监管法律方面是严重滞后,我们现在网上有一些,通过一些网络公司,我具体不说了,大家可能有所感受,变相的卖各种各样的,打着风险管理或者是说,好像意思就是,比如你给我一块钱,然后我得到一千块保障,他再点我一下,他再增加一千块保障,其实这些都是变相的非法销售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未必是好事,作为风险管理的角度,你觉得一块钱,增加了一千块的保障,很可能这是在卖一个超级高的产品的价格。我的意思就是说,实际上来讲,基本上带有骗的性质,这是很糟糕的。监管机构,我的感觉,目前管的,很多应该简政放权。另外一块,我们现在没有管的,应该管起来。对公司来讲,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像美国现在,我在美国的时候,我买保险,我没有跟保险公司直接接触,就是在网上,也没有代理人,就促成了交易,当然我没有经历过理赔,但是我问他们理赔过的人,他们说非常方便,但是我们目前来讲,保险公司应该说是,就很可惜,咱们的几个巨头这一块都做得不够,当然有一些民间资本在做,上海一家公司做车险的比价,北京的有一家做寿险产品的比价,这个东西我可以这样说,可能各位有投资兴趣的,在我们这样一个金融行业里面,你只做比价,那一定没有任何投资价值,为什么?因为你只做比价,你的网上的交易平台,你是留不住任何客户,你只有留住了客户,你才能有存在下去的价值,这是我的思考,不一定对,我们是一个内部交流,出了门不认帐。谢谢大家!
陈端:非常感谢陈华教授。接下来有请PP金融总裁孙超先生。
孙超:大家好!
我刚才也看了一下各位演讲的嘉宾,好像做P2P的就我一个,我简单说一下,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我尽量真实地给大家反映,回答。
我这个公司还真的不做P2P,因为P2P更多的是这个人有一个基本需求,然后有投资人满足他的基本需求。
刚才有很多很多的专家教授学者提到了互联网金融,这里面很多的概念,我理解的互联网金融,大家也都清楚,除了P2P之外,还有众筹,还有大数据,支付,其实支付是我们最先接触互联网金融的,当然后期还有陈华教授所提到的比价类平台,其实这个平台也是存在的,那搜房也是比价,它也上市了。
我认为有三大核心,第一个,金融核心,第二个,互联网技术的核心,第三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互联网技术这一块,大家可以简单理解,它是IT还是技术?刚才陈华教授提到的,我一直想听保险是怎么做互联网的?但是我听到最后,其实是保险怎么做IT的事情,一个大数据分析,但互联网和IT是两个层面,我的系统内部,你学校搞了一个内网,那叫IT系统,不叫互联网,你连上了以后,那才叫互联网。所以互联网技术,我觉得首先是要具备一个联动在一起的思维模式,这才叫互联网技术,不然的话只是一个简单的IT技术,这一点大家要打开思维模式去想。基于这个模式,就有两种,一种是说,你直接开发的问题,(英文),我把这些东西都做好了以后,我再去做的话,早就饿死了。所以要最快去做,但是最快去做,互联网技术研发上就会出现一种敏捷行为,比如小米一年出一个产品,但是后面小米是一星期出一个产品,这也是我们自己这个平台在整个重新研发的时候,也是采用了…的模式。
第二点,大数据模型。…整个的资本运作,不管是种子轮还是A轮,到最后的D轮,到最后的IPO,都可以用我的估值,未来的收益来去达到我的盈利模式,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大数据模型沉淀在里面,对后期真正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产生作用,甚至对产业产生作用。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一会我们可以讨论。
第三点,互联网思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这个思维,我从一个组织架构去说,跟品牌,跟市场,跟产品联系在一起,我现在公司里面,也有自己的品牌部和市场,都是从传统行业挖过来的,包括肖美珍她也知道,互联网人才非常稀缺,稀缺在哪里,不是说没有高大上的,而是互联网加金融等等,复合型的人才很难找,每一个单项都可以,比如传统金融,品牌思维模式非常固化,那品牌是否可以市场化呢?互联网这个事情,不是说我们在这里对所谓的专家学者去沟通,它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如果我们都能理解的话,老百姓不一定,你就要从出奇的方面去做。对于市场这一块,又需要往品牌化去考虑呢?互联网的核心是金融本身,绝对不是互联网本身,如果是互联网本身的话,一定会有风险,因为互联网金融它必须要健全,它在产品层面上,必须首先是一个合规合法的金融产品,而不能像是孙飞博士提到的踩到红线的资金池,比如担保形式是自身担保,所以首先要保证金融这一块是合法的,才允许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适度包装。所以我觉得在互联网思维这一块,不仅仅是金融产品问题,而是网站产品,整个网站也好,要做得好看,好用,推广模式,品牌和市场化,也是需要大家重新思考的一个问题。互联网+的事情,再加到金融上,真的颠覆了很多东西,包括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我当时认为,几个总监级别,VP级别的人才请过来,就OK了,后来发现横向关联,包括自身的创新,自身的认知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很多的困难,没有办法,我现在反过头来,去他们内部,和他们交流,因为大家还比较年轻,沟通下来还好。
最后一个,我汇报一下,我们这边金融核心的事情,为什么我刚才说我其实不是做P2P的,是真正的我在做产能,首先对于金融核心这一块,无非就是说你这个资产怎么来的?或者钱投向哪里?怎么投过去的?我首先告诉大家,这个钱投向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你可以说他是一个政府的资产,当时在做资产这一端,我没有考虑到我们到底做什么,是做个人消费者贷款,还是做企业经营的贷款,无非就两个方向,那个人类的,我们为什么不做?我们是一个民营企业,不管我身后有三家上市公司还是怎么样,房贷、车贷我做不了,我就把个人这一块去掉,企业这一块是国家提倡的,企业的空间还是非常大,企业类的也有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在做,我们做什么?我们做的是产能,为什么做产能?因为只有做产能,只有让金融下沉到产业里面去,才能符合规定。还有产业链的风险不可控,某一个企业,绝对有特别小的企业,这个产业链要做的话,怎么样才能保证这个产业链整体的风险控制,我们必须要选择一个行业,这个行业首先稳定,要可持续发展,再有一个,这个行业产生的交易量达到百亿,千亿的级别,才能支撑你这个平台的发展,我是一个商人,做了以后,发现就这么一点水,那我做它干什么?所以我选定的是什么?当时基于我们的上市集团,我选定的是环保和大宗贸易这两块,基于这些,其实环保这个行业,它也是风险不可控的,但是针对于做产能,最大的核心就是你是否能在产能的这条链条里面,抓到一两个核心企业,而这个核心企业是可以保证这个链条的风险不可控变成可控的行为,如果这样能做的话,那你的风险相对来说就可控了,而且通过资本的运作,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有很多的都清楚,一个上市公司如果通过资本运作的话,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我都能在资本市场上做起来。所以有了这样的核心企业,在整个产业链里面,包括产供销的一体,甚至运营不好,甚至破产的话,在资本市场,作为一个上市类企业,都是可以博取到一定收益的。所以从这方面来把控的话,我们从资产类,从金融核心这面,有一个源源不断的优质的资产数量,保证了我后期平台,说白了,要做一个后期超市,货源充足,就是让大家如何去买到这个产品,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和体系去买这些产品。
我们的金融集团所获取的所有的牌照都是根据我们实际过程当中,所需要运用到的,实际过程当中指的是什么?我想是以国家战略或者是以国家目标为核心,真正的用金融去下沉到这个行业里面去,用金融来保护这个行业,能够增加它的兼并、重组甚至上市,甚至是整个这个行业在国际上的力量,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才不会让金融变成热情,哪里热跑到哪里去,这种不是一个实业兴国的道理,当然这个理念是我们整个集团的一个理念,也不是我的。基于此,在上海、深圳、福建自贸区,我们设定了一些自己的金融中心,在江苏,我们有自己的产业园,江苏有环保产业,我们是这样梳理的。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块,我大概就这些,我干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走过很多的弯路,而且今天所说的P2P实践之道与政府、企业融资平台,和题目也还有一点切,如果大家有问题,我们也可以聊一聊。
陈端:谢谢,孙超总裁是有很深的思考,接下来有请华夏银行的吴超,来给我们讲讲银行的转型。
吴超:计划外的发言,没什么准备,多包涵!
可能说我们互联网金融,还得从我们,尤其从08年以来,宏观的金融结构和背景,稍微回顾一下,它是一个大的生态背景。最明显的,我觉得如果大家有关注财经的媒体或者金融从业者,一个标志性的事件,13年弄了一次钱荒,钱荒以后,实际上我们应该说是小型的金融危机,当然人民银行说,那是压力测试,银行自己没应对好,坦率说,也确实没应对好,但是市场确实已经乱了。从这个案例引出来一个什么呢?这几年,尤其是去年之前,有三句话,一个是不刺激,去杠杆,调结构,当时我们也有讨论,我们结构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两点,一点是说,地方政府和央企,大的国有企业占有金融资源太大,13年我大致算过,占50%以上,信贷资源,包括信托的,实际产出占1/3左右,这样就有一个非常大的错配,经营非常好的民营企业贷不着款,因为金融支持非常弱,杠杆重,我们大部分民营企业贷不了款,一点也不重,重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有大型国企,这样的结构肯定是要改,比如我们贷款,包括M2占GDP的比例,已经非常高,2以上,比日本最严重金融危机的时候还高,那肯定是要降低杠杆,怎么降呢?当时也有,包括去年咱们开论坛的时候,我也表达了这个观点,实质上最合理的应该是收缩国有这块的规模,把债务和资产对消掉,腾出来,这样好的企业一下就活了,但是事实上后来我们还不是这种措施,实质上是通过两个措施来降的杠杆,一个严格控制信贷额度,总盘子缩小,另外一个,监管套利很多了,不仅把信贷额度控下来,还得把流动性收回来,所以钱荒就出来了,整个金融市场就乱了,说白了就乱了。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一个宏观背景,大家感觉,我们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失效了,总理说贷款难贷款贵,实质上是,前面的政策必定是要到这儿,那边流动性,这边压贷款,肯定是总盘子小了,民营企业本身又是弱势,肯定是贷款难贷款贵,这边我们不说了。我们有一个感觉,人民银行不停地降利率,实际上可交易的金融产品的利率一直很高,这个用专业的话怎么描述呢?这几年我们过来是在一个没有货币毛,没有利率毛的环境下运行的,为什么我们这几年来的金融市场和形势,包括宏观经济的形势非常危险呢,就在这儿,第一个,在信贷资源上,包括社会融资总额,整个大的资源上是错配的,而且是严重的供需是扭曲的,另外一个,我们没有毛,没有利率毛,现在市场说,哪做基准利率呢?找不到,上海同业市场的利率,因为没有整个贯通,没有,基准利率没用,银行的理财产品那么多,存款的利率没用了,放开了贷款利率。这两个背景下,庞大的需求就出来了,这一块为什么说,我就从这一个角度来讲,包括前面那个也讲了,为什么美国的金融一点不发达?因为它非常正常,是长期演化过来的,我们这个呢,巨大的扭曲在里面,又加上这几年我刚才说的金融市场两大特点,一个庞大的需求就出来了。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在我们国家发展得非常快,13年的钱荒形成货币市场的利率非常高,高得离谱,30%,基本上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没有这么高,造就了谁呢?余额宝,稳稳当当的给套利了,这边吸收了工程存款,用公募基金,这边投到银行的同业存款,稳定套利,所以能一个月,两个月5千亿就上来了,造就了这个。再往后的这个,信贷又紧张,像12、13、14,这三年的信贷额度都紧张,我们都叫非常规金融也好,还是什么也好,一下子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互联网金融的这个形式,非常大的一个扩张,是这样的背景。
我觉得,怎么说呢?就说互联网金融到底有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美妙?也很难说,但是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我是人民大学毕业,我们金融学,第一课就学的,除了入门以外,第一课是功能金融,实际上金融的功能是第一位的,具体的机构形态不重要,所以说我觉得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好,包括银行,都属于,金融危机以来形象不好,现在又是一个下行的周期,恐龙时代的机构。这都不重要。不管是银行也好、信托也好,保险公司也好,直管也好,还是我们的P2P金融机构也好,最终谁能很好地完善这个,提供金融服务,实现这个功能,谁就最后胜出。它适应不了这个结构的,自然它就没了,不管你工商银行,如果你转型不行,或者你自己改变面目,或者你消失,这个都无所谓,心态都应该淡定。
说到具体的互联网金融,刚才几位专家包括孙总,都是资深的业内人士,学习了一下,我觉得大致条理化有这么几个,从我银行角度,银行是金融之母,各种功能、产品,从它那儿都能找到影子,存贷汇,还有资金来源…这几个功能我们现在来看,刚才孙总说了,实质上一步一步的已经把所谓传统的银行的份额已经切得很厉害了,最厉害的支付这一块,银联已经顶不住了,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很强了,原来是支付宝找银行,找银联,你给我做后台清算,现在不用,注册10个亿以上,他就可以做清算机构,而且他又有终端客户,他又有强大的实体交易的背景,他现在支付宝打败银联,那是分分钟的事,支付宝或者蚂蚁支付要上市,它的市值应该比阿里巴巴还要有可看之处,我估计也是,少说也是1千亿以上的市值的概念,支付这一块,第三方支付牌照有好几百张,现在做得好的,支付宝占了第一大,这一块功能,基本上以后银行得找它了,可替代,原来银联很强势,好,找支付宝吧,支付宝再做得厉害,因为它这个所谓互联网时代,它是不是比万事达,比VS的清算还厉害?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我觉得支付这一块,银行彻底,传统银行的机构,这一块已经基本上可以,胜负已经很明显了,这一块交给互联网的创新了。
另外一个就是所谓存,存,刚才孙总说了,它不是那种简单的存,实际上是变化的,用第三方销售的,产品销售的形式,来募集资金,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存款,这个东西目前来说,只要是拿着牌照的,合法的,这个都已经很厉害了,最简单的就是余额宝,余额宝它的高点的规模达到8千亿,银行里面存款来说那是一间非常大的银行,现在最大的痛点,或者说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完成的这个点,就在贷款和风控这边,我们从去年,反正一直在研讨,感觉有一个过程,刚开始一线上来了,这边是个人的卡,那边是贷款的项目,背后加一个宝,就这么绕,投资人要提供信息服务,你也能看,但是把名字遮住了,比如你要贷给谁,然后他就给你贷了,但是你不知道是给谁。后来逐步也都在转型,它是一个例子,后来大家都不这么玩了,玩不下去了,这个东西几乎就是在法律的边缘上行走,不搞了,那现在另外一个,有征信的这块,有出生比较好的,有蚂蚁的,有腾讯的,8个,这个有接触,因为它有大量的交易数据在,还有社交数据,这个可以做征信,没问题,还有一些没有征信的,也在做,但是这个效果我估计不是很乐观。结合起来,我现在接触到的有的,比如说买这个芝麻信用,买它的信用,由国内的,最早接触的,有一个国政通(音)的,也是卖信用的,它是干这事的,基于这个做消费信贷,这目前是一个模式,我觉得大家逐步的发展,是往好的路上在走,确实不靠谱的也都在转,往好的方向走。另外一块就是孙总他们做的,拿不同的牌照,然后深入行业,做行业金融,然后用不同的牌照包装,包装完了以后,做资产证券化、销售化,当然这是目前在信贷这一块,就这几个模式。6月到8月份,好像是严打,我觉得这个就是刚才孙飞总说的,我们有必要快速地把这个监管规定上来,否则基本上是国家不管,睁只眼闭只眼,放开了搞,前段时间经济也不好,现在搞得实在太乱了,现在有跑路的,不行了,好,抓。你看我们非法集资的那个,大部分人不会干这种事,你说虚假项目,但是非法集资这个事很容易就干了。另外一个像孙总他们做的,已经做证券化了,这也是一个方向,应该放开了,但是我给它说,叫份额化交易所模式。
孙:我们这个证券化必须通过金交所来合作。
吴超:孙总他们是OK的,没问题,因为你过了交易所,但是我见到的大多数的直接自己做,这个马上就要抓。讲到这儿,也没什么逻辑,我就觉得未来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有两大特点,大致总结一下,一个是快,有人说中国就是快,太快,孙总弄了一年半,实际上顶我们传统金融从业的人至少十年。另外一个没有牌照门槛,它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在哪儿呢?竞争非常激烈,都是拼杀出来的,不好的地方,要死一大堆人,最后能活到十家已经很不错了,能做得非常好的,前三家,包括支付类的,已经看出来了,也就是支付宝、财富通,他们已经占了绝大份额。可能未来,随着泡沫下去以后,死了一堆人以后,出来的巨头,不弱于工商银行的这种地位。大致就这么一个逻辑。
另外,大家都喊金融,觉得高大上,我觉得金融还是比较简单的,本人号称也是金融专业人士,但是我觉得很简单,为什么呢?容易会,容易懂。谢谢!
陈端:非常感谢吴行长很幽默的演讲。今天的论坛另外一个环节,就是PPP创新创新,正好除了论坛给大家提供一个思想激荡的机会以外,也希望促进项目上的交流对接,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吕传昌主任,为我们带来潍坊高新区产业、特点与趋势。
吕传昌:我准备了一个材料,我简单说一下。
潍坊应该是山东的地级市,文化品牌就是风筝,再说了就是包括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都是在这个地方发生的。潍坊是92年成立的国家级的高新区,现在目前在全国114个国家高新区中,我们的综合排位25,这些年,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还做了一些工作,在产业这个集群方面,我们高新区一个是以大项目带动,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这么一个思路来推动一个产业园区的发展,从产业的,在产业门类上来说,我们有这么几大产业,一个是以潍柴动力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这个产业在高新区已经达到了1千亿的产值,第二个,以…为代表的声光电的产业集群,这个产业的集群现在规模已经达到300多亿,第三个产业集群就是我们的生物医药,这一块在生物医药物流已经达到500多亿,产值有60多亿。第四个是软件信息产业,也是作为一个服务业的代表,重点推动了一个软件信息、服务外包,包括呼叫这一类的,包括一些金融服务这一类的产业,现在我们高新区,下面一共有6家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的有三家,9只股票,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推动的。
今天下午听了各位专家对互联网金融,包括这些产业的发展,应该说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这一次我们介绍这个情况,也是想接地气,看大家对高新区的发展,地方产业的发展,怎么和我们金融这个产业结合起来,从地方产业发展来说,目前也是遇到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下滑比较快,像我们的潍柴,今年的下滑可能就比较严重,这样的对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现在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经济怎么发展,也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应该是潍坊作为三线城市,缺的是人才,缺的是技术,所以我们现在重点发展的是怎么引进创新资源。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是蓝色智库(音)服务中心的主任,蓝色智库我介绍一下,是我们以创新驱动,聚集资源来推动发展,从13年开始,14年,我们在北京也是想重点突破这个高端资源和地方经济的对接这一个课题,我们现在已经和清华大学的启迪孵化器,中科院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还有北京大学的工学院科技开发部,和我们建立了战略的合作,我们在高新区,让他们建设三个科技园,总的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我们高新区三家,每人提供一个综合的办公楼,建一个科技园,让他们把北京这个创新的技术、资源、人才和我们当地的产业结合,这样对我们当地一个产业的提升,核心价值竞争力的提升这是非常有效的,通过我们和三家机构的合作,应该说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应该说我们地方的企业积极性非常高,到北京来对接资源,已经有大批企业来。下一步我们也希望大家到潍坊看一看,到高新区看一看,发现一下高新区有没有好的东西,能够在金融,在互联网这个企业做一点事,请大家多多交流,多多指导。谢谢!
陈端:好的,谢谢,接下来因为也比较晚了,我就跟大家简单做一点小的分享。
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新商业文明时代的泛金融创新逻辑,大家今天讲了很多,包括银行的保险的,包括P2P的,我非常赞同各位专家的观点,都从金融这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探讨跟发言。我个人也认为,作为互联网金融,它的核心本体肯定是金融,然后互联网是为金融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土壤跟环境,未来的金融的创新可能是怎么样跟互联网的逻辑怎么样进行结合。新商业文明这样一个概念不是我提的,是马云提的,大家都比较熟悉,它更多的是基于以用户为本,开放共享透明,不单是未来的资源的机制,更多的是未来整个价值生存和传递的一个逻辑,或者是更高层次,它应该是面向未来商业时代的一个新型的价值观。
我今天希望通过两个典型的小案例,然后一起跟大家探讨一下,未来基于新商业文明在这个泛金融创新这一块,会有怎样的一些发展。最近万达,应该说是吸引了不少眼球,除了王思聪的头条以外,还有万达万科的万万联姻,还有一个腾百万三人行,BAT是纵横中国互联网江湖的三大巨头,其中的两巨头同时与万达联姻,共创万达电商。
接下来我从万达的两个头条事件,我们一起来入手,做一些分析,2015年5月13日,万科万达达成协议,双手共同瘦身,从重资产变成轻服务型企业,万科住宅植入万达综合体…,一方面各自在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强强结合,另一方面,万科的社区用户跟万达电商平台的用户,如果将来这两个用户群体能够实现用户共享,然后账户数据资源打通,这就开辟了一个新的商业价值的产生。这个想象空间,也有助于提升万达、万科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由此让他们用自己的品牌输出和管理运营经验输出,置换相应的投资,这也是未来万达、万科提出变身为轻资产,服务型企业的支点,当这两者结合以后,万达的线下的商业生态与商业运营经验跟万达庞大的用户群体结合,形成一个价值体系,这样一个体系会对资本产生极大的诱惑力,未来他们的开发就可以说基于他们品牌上的强强联合,然后去吸引更多外部资本来投入,实现金融上的杠杆效应。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小的个案。
第二个小的个案,去年9月份,万达、百度、腾讯宣布共同出资50亿,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仅仅4个月期间,万达电商的估值翻了四倍,达到200个亿,但是,更重要的数字还不是说这个估值4个月翻四倍,200亿。更重要的是当万达并购快钱以后,等于是万达增加了一个重要的支付平台,我们知道在互联网金融或者说未来的金融生态中,支付是一个重要的入口,也是一个造就客户黏性的手段,借助万达的这样一些战略和资本层面的扩张,2014年9月的时候,万达的估值1642亿人民币,在装入万达资产和并购快钱以后,现在的估值达到2860到3170亿元,这个估值不是一个单个的现象,很多都对它的估值进行调整,均在3千亿人民币上下,虽然是200亿的万达电商注入,但是整体上提升了万达的估值,达到1千多个亿,实现了万达商业地产成功估值倍数的翻番,在万达、腾讯、百度合作以后,电商它也一直在搞,在合作之前,电商一直不温不火。这两个小个案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也可以一起来思考一下,待会我们一起总结。
第三个小的个案,2013年10月,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到美国上市,上市以后,凭借资本之力,18个月,并购了中华英才网在内的14家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最近58同城也推出了58钱柜这样一个产品线,它是围绕它整个的58同城分类的生活服务交易平台,还有生活服务场景,推出一系列细分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58消费贷,58车商贷,58车分期,58同城上面有租车,有卖房各种各样的消费,每个消费场景都可能唤醒某些金融类的需求,包括直接流通的,也包括资金富余的人可以在上面做理财产品。这是我举的三个小例子,这三个例子都表征了未来的一些,应该说基于新的商业逻辑,泛金融时代的这种金融产品创新,在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模式上,可能会跟以前呈现出一些不一样的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是说互联网新贵就要淘汰传统企业,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新商业文明,淘汰旧商业文明,新的价值生态体系,取代旧的价值生存体系,在新的商业文明之下,金融创新动力主体,竞争的要素,包括竞争的逻辑,价值构成都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
我从三个小点上来说,网络经济之下,资源的聚合分发和价值实现的逻辑跟过去呈现出根本的区别。优势互补,数据共享,融合共生、生态型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实体运作与资本运作互为助力,以融合提升估值赢得资本青睐,再以资本之力反哺实体运作。这应该是未来,我们基于大商业生态之下的泛金融的总体的逻辑。
第二点,泛金融时代来临,我们每一个消费行为都可能伴随着相关的一些微金融需求,过去我们的金融需求,我们可能一想就想到了企业要贷款,或者说个人购买,买车、买房大宗消费需要贷款,未来其实这样子的贷款已经会有很多机构化的解决方案,但是微金融创新的空间非常大,微金融创新可能很多都是基于移动端的场景,各种各样的消费场景,围绕金融的三性,流动性、风险性…互联网金融刚出现的时候,由边缘突破到逐渐进入主流,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力会有一个总体的转变,转变为在新的商业文明体系之下,围绕新商业生态去追求满足用户需求和成就商业生态参与者价值的双赢,像万达的模式来说,未来万达跟万科的结合也好,跟腾讯、百度的结合也好,其实是有能力发行虚拟信用卡这样的东西,它可以提供很多的交叉营销,一些优惠,包括优惠购买万达院线的产品,可以通过一些年卡的形式,给用户带来很多的价值补贴,通过对于用户的补贴,来实现它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提升,带动它在产业层面的经营创新,未来会是产业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创新会交织,一个企业在消费金融体系,过去我们国家消费金融比较薄弱,未来这个领域的创新空间巨大。在这样一个时代,可能金融创新的主体会从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的专业金融机构,日益多元,过去的依然是主角,但是未来肯定会产生衍生性的需求。但是,某种程度上,如果能从泛金融的视角来看,也是一种金融创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场景时代来临,也是成为新商业文明下价值创新的重要源泉,当今时代,社交媒体越来越普及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是基于社交需求延伸出来的,比如有一个消费,我发到朋友圈以后,用它的符号价值,来提升社会阶层的行为归属感,社交需求跟消费需求未来是可能会是一个深度融合,未来我们的产品价值构成里面,除了满足用户的特定时点上的功能性需求以外,可能也要满足他的炫耀性的或者是符号性的,或者情感需求的社交需求等等,产品的价值纬度,应该是越来越复合化、多元化,移动时代的产品创新,它的整个的创新逻辑可能跟过去是有很大的不同,以提升用户体验、构筑用户黏性,打造相对闭环的消费生态的诉求点,因为绝对开放的话,这个利益肯定会外流不可控。未来微金融创新的发展机遇空间也在于服务于新商业生态的各种细化的热点之上。这是第一点。
接下来花几分钟时间,介绍一下,场景时代的金融创新的角度,我讲的更多不是纯粹是金融的,在座的很多都是金融领域的专家,我这个是基于场景,基于用户洞察和场景洞察的场景整合力,可能会是未来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支点,所谓场景洞察,当某一个消费场景发生的时候,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要能识别,在这个场景,大的场景之下,它具体包含了哪些细化的场景,而它又能对消费者产生哪些消费驱动力,然后我们又能不能整合成为终端的消费产品,形成用户黏性。对一个场景来说,首先需要有一个物理场景,比如我们现在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我们做这样一个论坛,这是物理场景,其次,因为移动端的普及,很多时候我们同时存在于多个虚拟场景之中,这是虚拟场景,虚拟场景跟物理场景某种程度上是互相关联彼此强化的,第三个,社交场景,在物理场景和虚拟场景之上,有哪些社交关系在注入,这些关系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这些关系是可持续的还是一次性的,要对这些有一个识别,再者就是心理场景,心理场景就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或者说一个用户,他在前面讲的那些场景之下,他会从自己的心理状态上,结合他自己的身份、属性、特征,他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消费场景,最典型的像圣诞节的时候,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展示,这就是通过各种颜色,或者店面布置,营造更加促动消费者消费欲望的消费场景。这些所有的场景其实它都有一个核心词,就是人,人的核心,人的内驱力,但是我们需要把这个场景一个是细分,细分以后再去识别他们各自的消费观跟消费内驱力,然后再重新整合,这个整合就要实现一个跨越,从单次的物理性的消费,功能性的消费上升到意义消费,现在社会,符号消费越来越成为我们消费的主流。当然,场景合其实也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对数据资产的获取、挖掘和有效使用成为场景时代金融创新重要源泉。未来作为金融,尤其互联网领域的微金融创新,可能会成为新兴企业的标配,可能我不是专门做互联网金融,但是我也会推出一定的,或者说个别的,哪怕某一个点位的相应的产品,这个产品主要是用于我的客户的锁定,或者说用户数据的沉淀、征集。未来基于全新征信体系和虚拟信用卡发行、场景化消费与交叉补贴,孙博士在这方面非常有研究,我不是专门研究这个法律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能会是一个趋势,现在看我们的法规到底能够走到什么样的程度?提升什么样的创新空间?场景化消费与交叉补贴可能会相伴而行,所以未来可能会建立新的马太效应,数据资产的沉淀与数据价值多重开发。大家的数据积累在什么样的规模层次上,数据共享,以自身的数据积累换取外部什么样的数据共享,平台共享的空间,有限开放,相对闭环成为未来商业生态的基本模式。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郑成武:我们做一点学术性的交流,陈老师,你刚才讲的这些,你的整个的知识或学问的背景,这应该是经济学的学科知识。
陈端:我的学科背景有一些杂。
郑成武:当我们讲这一块,场景这一块,你说我们是在什么样的学科体系下来谈这个问题的?这个我想问你一下。
陈端:可能我是围绕一个学科的理论然后对它做阐述丰富,可能我没有特别地限定于某一个学科领域,但是针对这个场景化时代的泛金融创新,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可能做一个多维度的探讨。
郑成武: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陈老师刚才讲的,很重要,从陈老师的知识背景,语境下,当然可以做这种解释,这是没有问题的,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基于场景这种新的业务模式,我们说所有的经济行为,所有的这些都已经非常公共关系化了,只是我们没有点到这一点,那么作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为什么,我说你要拿起公共关系的学科知识呢?是因为互联网的高度发展,我们用早先的学科体系,在进行这样的分析的时候,解决了一个分析问题,但是在实践层面上,解决不了它提出来的一个挑战,比如这里面那两个字,叫黏度,一个黏度的问题,按照这样的分析,在我们实践的层面,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跟我说了,怎么增强公司和消费者用户的黏度呢?公共关系解决的就是怎么样的问题,因此,在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中,当我们没有做到怎么样的时候,就算是我们认识层面,你认识到了需要有黏度,不等于你能够有黏度,因此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家,管理者,要在我们的企业,干部配置,管理职能配置上,一定要尽快配置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这样才能落实科学认识所达到的黏度的认识,否则的话,这个黏度的认识在你实践的精英和管理中是一场空的,就是你知道怎么样需要和它建立黏度,可却不知道怎么建立黏度,而建立黏度就是一场公共关系的整个的过程。因此,当西方的企业非常清楚地研究了公共关系这个理论和实践的时候,它们的企业和它们消费者的关系,那个黏度都不是中国企业所能理解的,它所做的最大的竞争力就是和市场的黏度,包括它在中国市场所采取的公共关系的战略,它在中国市场也曾经遇见过一些危机,包括麦当劳,肯德基,包括美国的强生药业,但是他做的市场的黏度超过了我们想象,因此它的品牌现在还存在。我想分享的是这一块,要意识到这一块,非常重要,它能够把你的落到实处,谢谢。
陈端:谢谢郑教授,对我很有启发。公共关系的确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不仅是一个组织行为,个体,确实在每时每刻都有一个沟通…,今天下午,由于时间关系,本来还有一个圆桌论坛的环节,可能来不及了,下面有请李雪生李总给大家做一下总结发言。
女:没有提前准备,也没有想到有这样一个机会,谈不上太多的发言,我跟肖总的工作差不多,我们是一家地产基金公司,专注于投融资项目业务,我在公司负责内部的日常业务管理,可能在现在这样一个论坛比较贴合的点上来讲,可能跟肖总那边有一些切合点的,我是因为人力资源出身,对于现在这样一个金融互联网行业的人的需求或者说人的管理,有一些感受,几点,第一点,大家几位专家说的,特别的,人非常非常难求,第二点,人非常非常贵,而且这种贵的程度是成几倍的翻倍的概念,我有一个同学,他去年的时候大概30万,因为互联网P2P,他做资金管理,资金结算这一块,今年是100万,虽然说他是一个很戏剧性的,而且是很偶然的个例,但是也能从个例反映出整体来讲,是有一个人才的需求的可求度和稀缺性,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这两点,稀缺性、可求度,我是想在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也好,企业家也好,可能从业者是从自身修炼方面,在金融时代的浪潮下,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对于企业家来讲,可能需要更有策略性的来照顾和保留这些有着稀缺性特点的人能够让他怎样更好的在你的企业服务,而不是别人多给20万、30万就跑掉,这是我们需要更多探讨和了解的话题,谢谢大家!
李雪生: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下面有请德成资本(音)…
德成资本:大家讲得非常好,我一句话,非常受益,得到了各个行业的精髓,非常感谢大家,非常感谢各位专家,谢谢,谢谢。
李雪生:非常感谢大家,按我们的计划,时间拖了一点,非常感谢大家出席这个论坛。我们论坛圆满结束!